英大信托违规“刚兑”致母公司被通报批评 公司业绩连续三年上涨
财经2月14日讯 近日,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代码:600517.SH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通报批评,原因是其控股子公司英大**信托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英大信托”的一系列违规操作,严重影响了国网英大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完整性。
2020年12月29日,英大信托管理的鼎鑫8号和联赢8号信托项目长期违约,债务人无力偿付,增信措施有限,且鼎鑫8号底层资产不实,追偿难度极大。在此情况下,英大信托以自有资金5.55亿元,通过与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多层嵌套SPV,虚假收购两项目,实则为先行兑付信托投资人,承继项目权益与风险。2020年英大信托将出资全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,2021年计提减值4.998亿元,减值比例90.05%,2022年计提减值5520万元,累计减值比例达100%。
上述行为导致国网英大2020年财务报告少记损失5.55亿元,虚增当年利润总额5.55亿元;2021年财务报告虚增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虚减利润总额各4.998亿元,严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信息质量可靠性要求。
据相关公告,2019年,国网英大向控股股东国网英大**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英大信托73.49%股权时,重组报告书公开载明资产瑕疵担保责任。2020年12月29日,英大信托赔付鼎鑫8号委托人5.15亿元,2021年3月26日,据北京仲裁委裁决赔付塑力项目委托人2.22亿元。英大信托塑力项目和鼎鑫8号底层资产虚假、审核失职、业已赔付、责任明确,符合重大资产重组公开承诺的资产瑕疵担保情形。然而,国网英大2020-2022年年报均隐瞒该重大资产重组公开承诺履行情况。
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委员会认定,国网英大年度定期报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,隐瞒重大资产重组公开承诺履行情况,损害投资者知情权,违反相关规定。国网英大虽提出异议,但交易所认为其申辩理由不成立,**决定对国网英大予以通报批评,并通报**证监会,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。
针对公告中提及的英大信托相关违规操作问题,记者拨打其官方联系电话进行询问,接听人员称会安排相关人员予以回复,截至发稿,记者未收到英大信托方面的**回应 。
**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多层嵌套SPV结构合理时可分散风险、优化资金配置、满足特定客户需求,但英大信托违规利用该结构虚假收购掩盖问题、规避监管。这反映出监管存在漏洞,穿透式监管难,信息披露要求不足,业务操作规范不完善。面对项目违约风险,英大信托忽视投资者知情权,风险承担不合理,合规意识淡薄。正确做法应是及时披露信息、积极追偿处置、合理安排兑付、加强与投资者沟通。此外,完善内部审核机制需强化尽职调查、多部门协同审核、持续监控评估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;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细化披露内容、加强披露**、提高披露透明度、建立反馈机制;加强行业自律需信托行业协会制定更严格细化的自律规则。
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,信托公司应成立独立审核部门,建立风险评估机制,强化合规意识,制定信息披露政策,确保信托业务合法合规开展,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。
尽管英大信托存在上述违规操作,但在经营业绩方面却表现亮眼。数据显示,英大信托已连续3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增长。2022年,其营业收入达21.61亿元,同比增长13.25%;净利润为14亿元,同比增长13.45%。2023年,营业收入增长至25.76亿元,同比增长19.16%;净利润达16.08亿元,同比增长14.83%。2024年,营业收入攀升至29.89亿元,同比增长16.03%;净利润为18.02亿元,同比增长12.06%。其中,2024年信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高达29.17亿元。
英大信托在其年报中曾表示,其秉承“根植主业、服务实业、以融促产、创造价值”的定位,在电力行业产融结合方面表现突出,成为信托行业专业化发展**。其立足产业金融发展逻辑,构建“2 3 N”转型路径,搭建“5 7”展业布局,大力支持“南水北调”“东电西送”等****工程,还助力合作企业科技创新。
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,此次事件为信托行业敲响警钟,合规经营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未来,国网英大及英大信托如何在保持良好业绩的同时完成整改,信托行业又将如何完善监管与自律,财经将持续关注。
本文 巴适财经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/article/806200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