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空经济蓄势待发 保险公司“保驾护航”
蛇年伊始,金融监管总局陕西省监管局发布消息,2024年,陕西省辖内财险机构中已有10家实际出单低空经济相关保单,占**财险机构数量的三分之一;已累计实现保费478万元,提供保险保障18090万元,赔付支出39万元。
虽然赔付支出尚未达到规模,但保险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的态势已初见端倪。《金融时报》记者统计发现,2024年,随着低空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,人保财险、平安产险、太保产险、国寿财险、中再产险等头部险企均已宣布入局,为这一新兴产业蓄势腾飞护航。
“低空经济上、中、下游产业链涉及行业领域、客户群体众多。对保险公司而言,针对不同的行业、客群、产业园、企业,必须以综合性、多功能、全程服务理念,提供保险解决方案。”**人寿财险特殊风险业务部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下游场景将是布局**
赛迪顾问数据显示,2024年,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达6702.5亿元。其中,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规模占比接近55%,间接、引质产生的其他领域经济活动贡献接近40%。据测算,2025年,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到8591.7亿元,乐观预计,到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。
随着低空经济崛起,新的保险需求也日益旺盛。“低空经济实际包括3000米以下的通用航空和低空无人机应用,通用航空业务为传统业务。目前,**的低空经济以无人机应用、无人机载重为主,也在积极探索载人领域。在前期实验、产品落地应用阶段以及运货载人,都有相关的保险保障需求。”上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,如涉及上游产业建造的工程保险、责任险、意外险;涉及中游航空器制造的产品责任险、安全生产责任险、航空器试飞保险等;涉及下游应用服务的航空器保险、第三者责任险、货运险、飞手意外险、维修人责任险等职业责任险、网络安全保险等。
“总体来看,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中下游。特别是下游应用场景想象空间极大,具有较大潜力,将是未来关注的**。”该负责人对记者说。
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
记者统计发现,在过去的一年,围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,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针对低空经济主要场景的综合性保障。
2024年7月,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发布了****“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”,并逐步推动相关产品在多个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落地开花。平安产险在深圳推出“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”综合保障方案,该方案在保障常规财产及责任风险的同时,聚焦职业过失风险、产品质量缺陷和网络安全等延伸风险,以及研发场景、城市治理、物流配送和人员运输等多应用场景风险,以“保险 服务”模式为客户定制专属综合方案,全方位护航低空经济产业链稳健发展。紧接着,2024年服贸会期间,中再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发布“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”保险创新成果,系统性地构建了核心条款、承保指引和服务规范等准则,并创新诸多保险保障内容,成果中的核心条款已成为****无人驾驶航空第三者责任保险地区示范性条款。随后,国寿财险与中再产险共同开发了《低空经济运营管理平台风险保障综合解决方案》,在上海金山区政府的支持下,将创新方案嵌入政府的低空经济管理平台,完成“保险产品 系统对接 运营服务 风险减量”的闭环流程。
“**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产品日益丰富,三成以上的财产保险公司已开展相关业务。”瑞再研究院数据显示,预计低空经济保险市场规模在2035年有望达到80亿元至100亿元。
“2024年,低空经济**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低空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。保险人需要根据不同客户需求,以现有客户为**辐射周边产业链相关方,争取提供一站式的全链条保险保障服务。”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从行业现状来看,无人机保险仍是业内关注**。未来,要进一步丰富相关保险产品供给。
积极引导产品和服务创新
“加强对智能驾驶、低空经济、量子科技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。”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如是表示。
在此之前,金融监管总局还发布了《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提出要“围绕低空经济、多式联运、绿色配送等领域提供适配的保险保障方案”。
在地方层面,搭平台、构建服务机制、推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……围绕保险产需对接的一系列支持举措正在落地。
据金融监管总局陕西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2024年,该局引导推动辖内财险机构主动参与低空经济发展,不断拓展保障范围和服务场景。目前,陕西省辖内针对低空经济开展的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无人机领域,保障范围主要为机损和第三者责任,但部分保险公司已将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机上附着物、操作人员、事故残骸**等方面。与此同时,服务场景日益丰富。已出单的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保单,投保人主要为利用无人机开展作业的相关企业或政府单位,服务场景涉及交通运输、物流配送、工程建设、应急救援、电网巡查、勘察设计、旅游休闲等领域,为下一步深化低空经济保险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“我们建议保险公司加强对低空经济的风险研究,不断完善对风险状况的理解和认知;加强与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方构建合作机制,在数据信息、风险服务、技术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。同时,积极探索新产品、新模式,推动产品与业务的试点与创新,从而增强承保与风险减量服务。”瑞再研究院表示。
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,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明确细化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的配套实施细则,便于推广落实。同时,希望行业和监管部门多组织相关交流培训,让保险人都有机会为低空经济贡献更多力量。
孟茜云本文 巴适财经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/article/817922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